桓温为什么放弃东晋 东晋桓温到底是什么

今天趣史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桓温的故事,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!

桓温,字元子,其父桓义曾任安东将军、中书侍郎、白三骑常侍,后死于苏军之乱。十八岁时,桓温哭血,混入仇人的葬礼,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,让他名扬天下。桓温为人豪爽,相貌堂堂,气度不凡。后来他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长女南康公主为妻,成为晋明帝的驸马。成为皇太子后——岳父桓温开始仕途亨通,后升为安西将军、荆州刺史、六州节度使、镇守南蛮都尉,掌握了上层的兵权长江流域。桓温离开荆州后,永和三年(347年)二月,西征成汉,收复失守四十余年的益州。伊通开府之师,临河县公。但在重臣重赏的背后,金廷也十分嫉妒手握重兵的桓温,担心他日后难以驾驭.此时桓温治下,天下八州,兵多粮丰,逐渐显出轻视大臣之心。

永和十年(354年),四十岁的桓温终于完全掌握了朝内外大权在握。二月,桓温率军征伐前秦。永和十二年(356年)八月,桓温n 北攻河洛地区,打败羌族首领姚襄,收复洛阳。这两次北伐收复了部分失地。虽然最终因后援物资匮乏而撤退,但桓温的个人声望被推上了顶峰。自从衣裳南下,东晋一直是太平之角,只为自保。朝廷赐桓温为侍郎、大司马,中外节度使,假黄越。 太和四年(369年)四月,桓温亲自率领五万骑兵远征前燕。他也在这场战役中名誉扫地!

焕文自信才能出类拔萃,而他早有野心,所以发动北伐,希望先立功,然后回朝接受九喜,从而夺取政权。但由于第三次北伐失败,他的名声大打折扣,他的计划也失败了。因此,决定追随伊尹和霍光太和六年(371年)十一月,桓温带兵入朝,胁迫太后废晋帝司马懿,迎立司马懿为王。会稽,入朝,立他为帝。他大刀阔斧地废除了朝堂上的异己势力,建文帝虽然立为皇帝,但他就像一个傀儡,朝政由宰相桓温决定。咸安二年秋( 372 年),在位仅八个月的建文帝就因焦虑和愤怒而死。他的遗孀让他“辅佐”,太子司马尧在部分臣子的支持下继位,成为晋孝武帝。

宁康元年(373年)二月,桓温带兵入朝,参拜皇陵。逗留半个月后,因病回到封地姑姑身边。病重的桓温仍不忘逼朝廷加赐九喜,多次派人催促。谢安等朝臣见桓温病重,以袁弘锡文不好为由延误。同年七月,姑姑桓温病逝。病年六十二岁,至今习文未毕。授桓温为丞相,谥玄武,葬礼按安平祭王司马复、霍光旧例。 元兴二年(403)十一月,桓玄宣告。代晋自立为帝,立桓楚,追封桓温为宣武帝,祠号太祖。也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,虽然有篡权的意志,却不敢迈出最后一步,他没有必胜的把握,想要成为一生的霸主,又害怕他背后的恶名。

Tags:
上一篇: 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时军队剩多少人 历史上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是真的吗
下一篇: 县令和知县官职有什么区别 古代知县和县令区别